国华人寿上半年业绩低迷,逆境求变
在过去十几年里高歌猛进的国华人寿,近年来却遭遇重挫。自2021年起,国华人寿陷入了“增收不增利”的困境,净利润一路向下,甚至在2023年“腰斩”至-11.6亿元,同比下滑幅度达到了惊人的338.6%。此外,连续三年遭遇退保潮、偿付能力直逼红线、多季度未披露风险综合评级……种种迹象表明国华人寿已步入“多事之秋”。 来源 | 中国保险家杂志 8月30日,天茂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天茂集团”)披露了2024年半年度报告。报告显示,上半年,天茂集团营业收入290.58亿元,同比下滑13.08%,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3.65亿元。 与此同时,天茂集团控股子公司国华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国华人寿”)的半年业绩也公之于众。具体来看,国华人寿上半年营业收入289.44亿元,同比下滑13.28%;净利润-7.16亿元,同比下滑82%。 从上半年数据可见端倪,国华人寿的净利状态仍萎靡不振。 盈利滑铁卢 据悉,国华人寿作为天茂集团的控股子公司,占据了天茂集团的“半壁江山”。天茂集团的主要收入来源是通过国华人寿开展的保险业务,此外还有一小部分收入来自保险中介平台华瑞保险,但后者对总收入的贡献较小,不足1%。鉴于此,天茂集团2024年上半年的净亏损情况几乎完全反映了国华人寿的经营状态。 关于亏损原因,天茂集团解释道,控股子公司国华人寿受750日移动平均国债收益率曲线下行影响,增加计提准备金。尽管国华人寿通过持续优化产品结构,提升新业务价值,降低负债成本等措施尽可能减少上述不利影响,但仍无法全部抵消增提准备金带来的影响,从而造成当期亏损较上年同期有所扩大。 国华人寿成立于2007年11月,是经原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批准设立的全国性、股份制专业寿险公司。成立以来,保费收入一路高歌猛进,2014年开始,国华人寿进入盈利的“快车道”,连续九年实现了盈利。 2017年至2019年间,国华人寿的净利润分别为27.3亿元、20.6亿元、22.2亿元,表现出强劲的盈利能力。然而,好景不长,从2020年起,公司的净利润急剧下滑,降至11.1亿元,相比之前几乎腰斩。随后两年,公司净利润进一步缩减至8.5亿元和4.8亿元。 到了2023年,国华人寿出现了首亏,亏损额更是高达11.6亿元,同比下降幅度达到了惊人的338.6%。业内资深人士分析认为,公司2023年出现亏损的主要原因是资负两端腹背受敌,投资收益减少了30.12亿元,赔付支出又增加了10.56亿元,此外,提取保险责任准备金大增78.21亿元,多种因素共同作用下导致2023年度陷入亏损。截至2024年第二季度,国华人寿仍未扭亏为盈,预计全年将持续亏损态势。 净利大跳水的另一端是公司偿付能力告急。 根据最新的偿付能力报告,截至2024年一季度末,国华人寿的核心偿付能力充足率和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分别为78.69%、129.73%,环比分别下降5.19%和1.83%。可见,国华人寿的偿付能力水平逼近监管底线,公司的财务安全边际日渐狭窄。更为棘手的是,公司内部预测显示,其偿付能力状况未来仍将延续跌势。 而早在2023年二季度,国华人寿偿付能力充足率出现小幅下滑。对此,国华人寿指出,二季度净利润及其他综合收益的减少是主要原因。目前,最低资本较上季度末增加了1.28亿元,其中保险风险最低资本增加了1.28亿元,市场风险最低资本增加了0.07亿元,信用风险最低资本增加了0.36亿元。 此外,根据国华人寿2022年三季度的偿付能力报告,公司在2022年的一季度和二季度的风险综合评级均为BBB级。然而,自2022年四季度起,国华人寿未再公开其偿付能力风险评级情况。 值得注意的是,2023年6月,国华人寿发布公告称,决定不再聘请联合资信和中证鹏元资信两家评估公司为其主体信用及“20国华人寿01”“21国华人寿01”两期债券的跟踪评级机构。截至2024年4月30日,又披露一则公告,称公司仍在寻找新的评级机构。这一非同寻常的举动引发了业界的质疑,渐显隐忧。 退保潮来袭 深究国华人寿的盈利颓势,发现与其退保率持续攀升有很大联系。在国华人寿的关键财务指标中,退保金的变化尤为显著。 根据历年年报,2020年至2023年,国华人寿的退保金分别为21.14亿元、303.59亿元、303.37亿元、206.01亿元,占同期保险业务收入的比例分别为6.45%、79.61%、80.21%、51.02%;随之影响的退保率,分别为8.59%、13.81%、13.29%、8.44%。显著可见,2021年创退保新高,同时也是其向上拐点,从一亿飙升至百亿级别。 对此,公司回应道,主要是由于保险产品的期限特点所致。2021年至2023年,国华人寿的退保金总额高达813亿元,这种规模在整个保险行业中也极为罕见。 2016年公司推出的国华泰山5号年金保险,迅速成为国华人寿的旗舰产品,其保费收入在三年内经历了戏剧性的起伏。从20.59亿元到277.01亿元再到194.42亿元,这款单品几乎成了公司业绩的风向标。然而,自2019年起,随着主打产品转向两全保险,国华人寿开始面临新的挑战——虽然退保狂潮有望平息,但满期给付的压力悄然而至。 可见,国华人寿退保金的爆发式增长与公司产品结构及销售渠道单一有很大关联。2023年年报显示,公司保费收入位居前5的分别为国华传家福终身寿险(尊享版)、国华金如意两全保险(分红型)、国华泰山尊两全保险、国华乐享福年金保险以及国华盛世福年金保险(尊享版),产品总计313.81亿元,占保险收入比例77.72%。而其产品规模几乎完全依赖于银保渠道,单一的业务渠道暗示了退保潮的来袭。 近一年来,银保渠道面临着市场与政策的双重挑战。市场上,停售事件频发导致银保渠道保费出现剧烈波动,尤其是在2023年,保费呈现出明显的前期高涨后期下跌的趋势。政策层面,“报行合一”的实施降低了短期内银保渠道的销售热情,这对国华人寿的业绩产生了重要影响。 另外,银行渠道销售的产品主要以附加保险和理财型保险为主,这些产品的价值相对较低,对天茂集团的业绩贡献有限,进而影响了市场对公司的估值。 重金布局康养赛道 近年来,国华人寿开始“大刀阔斧”布局康养产业。2020年5月,国华人寿全资控股国华保合。随后,2023年,国华人寿通过国华保合投资上海普陀合悦家养老服务有限公司,成立了旗下首个康养项目——国华合悦家普陀国际康养中心(以下简称“普陀国际康养中心”)。 2023年10月,国华人寿旗下首家旗舰康养社区体验中心正式对外开放,上海普陀国际康养中心预计运营时间为2024年上半年。然而,实际运营时间却一再被推迟,最新的说法是在2024年下半年启动运营。至于能否按计划顺利开启运营,目前尚不得知。此外,国华人寿还在积极推进上海崇明和武汉长江新城等地的养老项目建设和发展。 上海普陀国际康养中心总建筑面积达到4.1万平方米,包含267套独立养老公寓、96张护理床位、逾3000平方米的康养会所以及1000平方米的为老服务中心,为不同年龄段、不同需求的长者提供“一站式”养老解决方案。 董事长刘益谦表示,国华人寿将“金融保险+养老服务”作为履行社会责任、推动业务创新的关键方向。据悉,国华人寿计划在全国范围内布局康养中心,并推出国际康养中心、国际医养中心和高端照护中心三大产品线。 在当前房地产低迷之际,国华人寿重金布局康养赛道无异于一场“豪赌”。尽管国华人寿看到了康养产业的巨大潜力,但在实施过程中可能会面临诸多挑战。例如,项目延期、资金链紧张等问题可能会影响公司的财务健康。此外,随着越来越多的企业加入康养市场,竞争将日益激烈,国华人寿需要不断创新以保持竞争优势。如果不能有效解决所面临的风险,国华人寿的康养项目可能无法达到预期的效果,甚至可能成为公司财务负担的一部分。 值得一提的是,2024年6月27日,天茂集团披露一则重大消息,公司副董事长兼总经理周文霞女士因个人原因辞去公司第九届董事会董事、副董事长、董事会决策与咨询委员会委员、薪酬与考核委员会委员和总经理职务,辞职后不再担任公司及控股子公司任何职务。 据公开资料,周文霞是一名由政到商的跨界高管。公开资料显示,周文霞出生于1972年5月,湖北省京山县人。她曾担任荆门市副市长、仙桃市市长,并当选为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2018年,周文霞转战企业界,出任鄂旅投集团党委委员、副总经理。两年后,即2020年,她加入了天茂实业集团,担任副董事长兼总经理。 随着国华人寿在康养领域的布局,周文霞又迎来了新的挑战。她成为了国华保合健康养老产业发展有限公司的董事长兼总经理,一手掌舵这家专注于康养产业的公司。从2020年至今,周文霞已经在国华人寿任职超过四年,期间负责国华保合的康养事业发展。 “股神”刘益谦的“热血投资” 除了业绩方面不尽如人意外,投资端也频频受挫。根据国华人寿2024年第一季度偿付能力报告,公司的净资产收益率为-0.89%,总资产收益率为-0.08%。此外,投资收益率为0.69%,同比下滑0.17个百分点;综合投资收益率为0.73%,同比下滑0.35个百分点,所有这些关键指标均低于1%。 投资端遭遇挑战还得从董事长刘益谦说起。刘益谦不仅是天茂集团的董事长,还是新理益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他激进的投资手段一度被业界称为“股神”。 近日,广汇汽车作为汽车经销商行业的领头羊,其拟退市的消息在A股市场上引发了广泛关注。从2024年6月20日至7月17日,连续20个交易日中,广汇汽车的股票收盘价均低于1元,触发了退市预警。7月18日,广汇汽车正式停牌,成为了“面值退市”股。停牌前的最后一个交易日,广汇汽车的股价停留在0.78元,总市值为64.66亿元。 7月21日,广汇汽车发布公告宣布,公司已收到了上海证券交易所发出的《关于广汇汽车服务集团股份公司股票及可转换公司债券终止上市相关事项的监管工作函》。 可以预见的是,国华人寿作为机构投资者遭受了重大损失。根据报告,截至2023年第二季度末,国华人寿持有广汇汽车5084.78万股。参考2023年6月30日的收盘价2.08元,以及停牌前交易日股价降至0.78元的情况,经估算,在此期间国华人寿的浮亏达到了0.66亿元。 此番投资踩雷并不是孤例,刘益谦的投资版图早已扩大到各领域。从2009年至2015年间,他参与了包括东方电气、保利地产、金地集团、浦发银行、首开股份、京东方A、五矿稀土、天齐锂业等20余家上市公司的定向增发,涉及的资金总额约为160亿元。 真正让刘益谦声名鹊起的,是他对艺术品的大手笔投资。2014年,在香港苏富比春拍中,他以2.81亿港元的价格拍得一只明成化斗彩鸡缸杯,创下了当时瓷器拍卖的最高纪录;2015年,在纽约佳士得,他又以1.7亿美元的价格拍得了莫迪里阿尼的《侧卧的裸女》,刷新了这位艺术家作品的拍卖纪录。 刘益谦的艺术品收藏战绩还包括:以3.08亿元拍下王羲之的草书《平安帖》、以1.6亿元拍得古画《十八应真图卷》、以约3.48亿港元买下有600年历史的明永乐御制红阎摩敌刺绣唐卡、以1.3亿港元拍下一件南宋时期的花瓶、以2.25亿元成功竞拍张大千的晚年巨作《桃源图》…… 然而,自2023年开始,刘益谦开始高调拍卖套现。2023年8月31日,在香港苏富比2023年秋季拍卖会上,他和妻子王薇精选出一系列世界级收藏品参与拍卖,包括《宝丽特·茹丹肖像》《狮子的图像》《裸女与猫》等39件作品,这些作品的估价区间为7.45亿至10.46亿港元。10月5日,这场拍卖的实际总成交额为5.44亿港元。 2023年11月,在北京的一场拍卖会上,刘益谦夫妇拿出古代书画《春日山水》参与竞拍。经过激烈的竞价,这幅画最终以8220万元的落槌价成交,总成交价达到了9453万元。这一系列的拍卖活动,很难不让人联想是刘益谦为了获取现金流以提振公司的经营能力而不得不采取的措施。 当前,国华人寿正面临严峻考验,刘益谦能否再度展现其化腐朽为神奇的商业手腕,带领公司拨云见日?我们翘首以待。 转载或建议 请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