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型宁波民营集团”360亿负债压顶,行业不景气业绩大幅下滑

 

杉杉集团面临行业景气度下行、经营业绩下滑、产能扩张带来的投融资压力等风险。

01

评级展望负面

7月24日,上海新世纪报告称,维持杉杉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杉杉集团”)主体信用等级AA,评级展望调整至负面,同时维持债券AA信用等级。

评级报告

报告显示,杉杉集团面临行业景气度下行、经营业绩下滑、产能扩张带来的投融资压力等风险。

2023年2月10日,杉杉集团原实控人、董事长郑永刚因突发心脏疾病逝世,其所持杉杉股份(600884.SH)股份及相关权益拟将按相关法律法规进入继承程序。

但目前,杉杉集团仍未确认公司新实际控制人,实控人长期缺位。

《小债看市》统计,目前杉杉集团存续债券5只,存续规模51.22亿,均将于1-3年内到期。

 

存续债券到期分布

服装公司起家,后转型锂电材料,2020年通过收购LG化学再进军偏光片领域,杉杉集团在一系列跨界后,已表现出债务规模高企、资金链紧张迹象。

 

02

业绩大幅下滑

 

据官网介绍,杉杉集团创建于1989年,30年多来从单一的服装业务稳健发展成为集新能源科技、偏光片、医疗健康、贸易物流等产业于一体的多元化产业集群。

 

1996年,杉杉股份(600884.SH)登陆资本市场,成为中国服装业第一家上市公司。

 

 

杉杉集团官网

 

从股权结构看,杉杉集团的控股股东为杉杉控股有限公司,直接持股比例为52.75%,公司实际控制人为郑永刚。

股权结构图

杉杉集团主要从事偏光片和负极材料两大主业。

 

2023年,杉杉集团负极材料业务受供求阶段性失衡及客户压价等影响,销售价格大幅下滑,营业收入及毛利率大幅下降。

 

另外,杉杉集团偏光片业务受终端需求疲软、下游面板厂商控产及降价等因素影响,产品销售价格下降,虽然出货面积份额提升,但营业收入和毛利率整体仍下滑。

 

2023年,杉杉集团实现营收226.84亿元,同比下滑11.52%;实现归母净利润2.91亿元,同比下滑88.86%。

归母净利润

2024年上半年,杉杉集团负极材料和偏光片业务所属行业仍处于行业调整期,产品价格均持续承压,盈利水平同比下降。

 

截至2023年末,杉杉集团总资产为660.35亿元,总负债367.8亿元,净资产292.55亿元,资产负债率55.7%。

 

《小债看市》分析债务结构发现,杉杉集团主要以流动负债为主,占总债务的55%。

 

截至同报告期,杉杉集团流动负债有203.22亿元,主要为短期借款,其一年内到期的短期债务有149.37亿元。

 

百亿短债压顶,杉杉集团流动性十分紧张,其账上货币资金仅有56.37亿元,无法覆盖短债,短期存在较大偿债压力。

 

在备用资金方面,截至2023年末,杉杉集团银行授信总额有446.28亿元,未使用授信额度有218.85亿元,其财务弹性尚可。

 

 

银行授信

除此之外,杉杉集团还有164.58亿非流动负债,主要为长期借款,其长期有息负债合计142.37亿元。

 

整体来看,杉杉集团刚性债务有291.74亿元,短期有息负债和长期有息负债规模相当,带息债务率为79%。

 

从偿债资金来源看,杉杉集团主要依赖于外部融资,其融资渠道较为多元,除了发债和借款,还通过股权、租赁、应收账款以及股权质押等方式融资。

 

截至今年6月末,杉杉集团将所持杉杉股份7.17亿股股份质押,累计质押股份占其所持股份比例的91.66%,股权质押率非常高。

 

在资产质量方面,杉杉集团应收账款和其他应收款规模较大,对公司资金形成较大占用。

 

截至2023年末,杉杉集团应收账款和其他应收款分别为48.79亿和23.9亿元,主要产生自偏光片业务,其他应收款多为关联方占款,在当前经济环境下,投资款收回需一定时间。

 

除了大量资金被关联方占用,杉杉集团还持续为关联方提供大额担保,截至2023年末其为控股股东及关联方提供担保余额达41.59亿元,占净资产27%,存在一定担保代偿风险。

 

2023年末,杉杉集团受限资产合计56.09亿元,占总资产的8.49%,公司受限资产规模较大。

 

总得来看,杉杉集团主业盈利能力弱,对投资收益依赖度高;有息负债高企,短期偿债压力较大;还存在一定商誉减值、担保代偿风险。

 

03

“跨界王”

 

1989年,31岁的郑永刚接手亏损千万的宁波甬港服装厂,后更名为“杉杉”。

 

1996年,杉杉股份登陆A股,成为中国服装行业首家上市公司。

 

此后,在国内服装行业进入下行周期之前,1999年杉杉开始在新能源领域布局。

 

通过近20年的发展,杉杉在锂离子电池正极、负极材料及电解液领域,已成为国内最大并在技术先进性和规模化方面跻身世界第二位的锂离子电池材料供应商。

 

2007年,郑永刚宣布辞去杉杉股份董事长职务,将更多精力放在杉杉集团和杉杉控股身上。

 

两年后,杉杉开始探索“产融结合”新模式,从参股银行、证券、期货、创投等多类金融机构,直至参股正德人寿构筑综合金融控股雏形。

 

 

杉杉控股原董事局主席郑永刚

 

2019年以来,杉杉集团开始对业务进行调整,陆续出售奥特莱斯和品牌服装业务及部分类金融业务股权,同时对储能、充电桩、锂离子电容和新能源整车相关业务停止新增投入,聚焦锂电池材料主业。

 

更为引人注目的是,退居二线13年后,2020年郑永刚重新掌舵杉杉股份,62岁再创业。

 

2020年,杉杉股份实施重大资产重组,购买LG化学旗下在中国大陆、中国台湾和韩国的LCD偏光片业务及相关资产70%权益,交易对价为7.7亿美元。

 

2022年,杉杉股份偏光片全球市场份额增长至29%,全球第一的领先优势进一步扩大;人造石墨出货量突破20万吨,蝉联全球第一。

 

值得注意的是,2015年郑永刚儿子郑驹出任杉杉控股总裁,主管投资、医疗、旅游等“杉杉系”业务,且重点参与了杉杉股份的主营业务锂电池的决策管理。

 

2018年-2023年,郑驹先后出任杉杉控股董事长、杉杉集团副总裁、杉杉集团总裁、宁波量化硅谷投资管理有限公司监事、宁波东方景星私募基金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等职务。

 

俨然,郑永刚在世时,郑驹的接班之路一直在循序渐进推进中。(作者交流微信:littlebond1)

 

 

•END•